提起断桥,人们总会想起杭州西湖畔那浪漫缠绵的白蛇传说。但在辽宁丹东,中朝边境的鸭绿江上,也矗立着一座断桥——它没有神话故事的柔情,却承载着一段让每个中国人动容的历史。
这座建于1909年的鸭绿江断桥,原是日本殖民时期修建的铁路桥,全长944米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它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、保家卫国的重要通道。1950年11月,这座桥被美军炸断,朝鲜一侧的桥体沉入江中,只剩下中国境内的四孔残桥默默伫立,成为了那场战争的永恒见证。
如今的断桥已成为丹东最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。站在桥上,游客可以看到桥身上清晰的弹孔痕迹,这些战争烙印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。望向对岸,朝鲜新义州的景象尽收眼底,两国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形成鲜明对比。
与西湖断桥的儿女情长不同,丹东断桥讲述的是家国情怀。它见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「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」的豪迈,也铭记着无数英烈为国捐躯的壮举。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中国人,无不在桥头肃立,在心中向那段历史致敬。
夕阳西下时,断桥在余晖中显得格外苍凉壮美。它不仅是丹东的城市地标,更是一座活着的历史纪念碑,提醒着人们珍惜和平、勿忘历史。这座断桥或许没有浪漫传说,但它所承载的民族记忆,足以让每一个到访的中国人热泪盈眶。